中国女篮正在紧锣密鼓备战亚洲杯,广东女篮突然甩出一张王炸——召回黄思静、杨舒予、杨力维和陈明伶四大主力,7月9日要去长沙搞收费见面会。最便宜的门票299,最贵2299,这操作直接把球迷整不会了:"国家队热身赛还没打完呢,俱乐部就急着割韭菜?"
这事透着邪性。7月8号女篮刚要和澳大利亚打第二场热身赛,第二天四大主力就得飞长沙营业。好比厨师正往锅里下菜呢,突然被人抽走灶台里的柴火。球迷群里炸开锅:"杨舒予她们是超人不用休息?上午打国际赛下午赶商业场?""好家伙,国家队集训成了俱乐部的免费培训班?"
黄思静们此刻怕是心里打翻了五味瓶。训练馆里刚和队友磨出点化学反应,战术板上郑薇教练画的防守阵型墨迹还没干。现在要她们拎着行李箱在训练场和商业场之间当空中飞人,这不是让狙击手在战场上突然改行当迎宾小姐吗?有球迷说得更损:"广东队这算盘打得,悉尼歌剧院都能听见响。"
展开剩余76%更绝的是见面会选址长沙。从国家队集训地过去得折腾大半天,往返路上够练三组战术配合。网友翻出旧账:去年女篮世界杯前,某俱乐部也搞过类似操作,结果球员回来状态全无。评论区金句频出:"商业活动非挑这时候,是怕姑娘们体力太好吗?""要不直接让她们穿着国家队队服去卖票?反正都是红色。"
压力山大的广东女篮最后撤了活动,可这波操作已经暴露了职业俱乐部的通病。女篮联赛每年就那几个月,各队都指着国手们当摇钱树。但把商业算盘打到国家队备战期,就像在奥运村里开小卖部——赚是能赚,脸还要不要了?资深体育记者老徐在直播里吐槽:"有些俱乐部啊,平时喊着支持国家队,关键时刻净拖后腿。"
其实球迷不是反对商业活动。去年女篮姑娘们代言的牛奶广告,大家抢着买空货架。但眼下距离亚洲杯开赛只剩七天,正是磨刀霍霍的关键时刻。职业体育有句老话:养兵千日用兵一时。现在倒好,养兵的要把兵借去搞巡演。篮球论坛里有人晒出对比图:日本女篮队员正在加练三分,咱们的国手在准备签名照。配文就俩字:扎心。
这事说到底是个选择题。俱乐部要流量,国家队要成绩,球员夹在中间当夹心饼干。女篮领队王芳去年说过句话:"国际赛场上升国旗的时候,所有人都是赢家。"现在看,有些赢家太着急领奖了。体育总局去年刚发的《国家队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办法》写得明明白白:大赛前一个月严禁商业活动。广东队这波操作,相当于在红线上跳踢踏舞。
有意思的是,这次舆论风暴反而让更多人关注到女篮的生存现状。这些姑娘们拿着男篮零头的工资,打出的成绩却亮眼得多。某体育平台做了期专题:女篮国手联赛年薪普遍不到百万,接个商业活动可能抵半年工资。评论区画风突变:"要不咱们众筹给姑娘们发补贴?""建议国家队直接给俱乐部打钱,买断备战期。"
眼下最让人揪心的是备战节奏。女篮教练组原本设计的训练计划像精密齿轮,现在突然被抽走四个齿。澳大利亚队正在研究我们的比赛录像,日本队已经放出狠话要卫冕。体育频道主持人小楠在节目里叹气:"现在就像高考前把尖子生拉去拍招生广告,考砸了算谁的?"
这场闹剧倒是给所有职业俱乐部提了个醒。中国女篮去年世界杯拿亚军的时候,赞助商排队上门。但要是这次亚洲杯砸了,商业价值立马打对折。老球迷都记得2009年亚锦赛惨败的教训,那次之后女篮商业价值跌入谷底。贴吧里有条神回复:"有些钱啊,就像火锅里的辣汤,看着红火,喝急了烫嘴。"
四大主力现在最需要的是安静的训练馆。篮球名宿王治郅说过:"大赛前最好的状态,是忘记所有场外事。"眼下姑娘们需要把注意力锁死在澳大利亚队的战术板上,而不是见面会的流程单。有网友建议:"要不让俱乐部经理们自己去见面会?反正他们戏挺足的。"
这场风波暴露出职业化进程中的拧巴现状。女篮联赛需要商业开发,但绝不能杀鸡取卵。就像种果树,不能果子还没熟就急着摇晃树干。体育产业研究者老李给出数据:WNBA球员参加商业活动的时间占比严格控制在5%以下。咱们的俱乐部经理们,该补补职业体育的常识课了。
现在全国球迷都盯着7月13日的亚洲杯首战。黄思静们的每一次投篮,都会带着这段插曲的余音。赛场上的胜负固然重要,但比胜负更重要的,是让运动员明白为谁而战。篮球记者小刀在专栏里写:"当商业的算珠拨得太响,就听不见国歌响起时的心跳了。"这话,值得所有体育从业者品一品。
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发布于:广东省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