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斋北路是一条7.2公里的三级公路,经过精细化提升,斋北路路面拓宽,并合理增设错车道与停车港湾,路侧护栏、警示设施、视线诱导设施等安全设施齐备,路面平顺,道路通行与服务能力大幅提升。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北京市不断提升乡村公路安全水平,北京市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853公里,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7%。同时依托“路长制”机制,及时发现乡村公路安全隐患。
北京乡村公路已占全市公路总里程57%
北京市交通委数据显示,目前,北京市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853公里,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7%。近年来,北京多措并举强化乡村公路安全管理。
在完善安全标准方面,印发《北京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》,制定《乡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规划》,出台《乡村地区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标准》,以防事故、保安全、保畅通为目标,指导建设、管理、养护、运营全链条安全措施并举。
同时开展专项治理,消除安全隐患。从高速公路到普通公路,再到乡村公路,北京市不断加强服务农村地区各等级公路的隐患排查治理,以“消除存量、不添增量、动态排查”为原则,以通客车线路、急弯陡坡、临水临崖、交叉路口、穿村路段等为重点,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,通过“一路一方案,一点一设计”,精细化完善交通标志标线、系统化路侧安全处置、保障视距和速度控制等措施,对排查出的2万余处、2000多公里隐患开展专项治理。
全面推广“路长制”,及时发现乡村公路安全隐患
北京市发布《关于推行乡村公路路长制的指导意见》,全面推广乡村公路路长制,完善了乡村公路治理机制。截至目前,北京共设置路长2961名、路长制公示牌8058个,县、乡、村三级路长制体系进一步健全。
通州区依托乡村公路路长制管理系统,组织开展乡村公路巡检,重点检查交通标志标线是否规范、路侧防撞护栏是否缺失、道路是否平整等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内容,并根据巡检情况建立动态巡检台账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监督整改。通过实施路长制,通州区乡村公路安全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,2022-2025年共发现上传隐患416件,全部整改完毕。
门头沟区依托乡村公路路长制体系,持续开展乡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对区内172条存在安全隐患的乡村公路进行提升改造,推动门头沟区交通安全设施从“有”向“好”转变,促进交通安全管理从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细化”转变,全区乡村公路安全水平不断提升。
全市累计创建“美丽乡村路”1500公里
北京市正持续开展美丽乡村路创建,将“在急弯陡坡、临水临崖、高边坡等危险路段,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安防设施;安防设施破损修复或更换及时”等内容作为“美丽乡村路”重要评分标准,并对沿线存在危桥的线路实施一票否决。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,全市累计创建“美丽乡村路”1500公里。
延庆区大庄科乡的暖马路全长约10.7公里,其改造提升工程为延庆区民生实事之一。道路整体拓宽至6米,水泥路全部改为沥青路面,坑洼、裂缝等病害全部消失,沿线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齐全美观,行车安全和舒适性大幅提升。改造后的道路具备了公交通行条件,公交车直通村口,有效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出行难题。2024年,暖马路以“平安绿色放心路”为主题,成功创建全市“美丽乡村路”。
通州区台湖镇北凉路,紧邻“百千工程”首批示范村唐大庄村,是环球影城和唐大庄民宿村的重要旅游路线。2024年为落实市委市政府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振兴”工程实施方案要求,对北凉路实施精品提升工程,包括慢行系统建设、安防设施完善及照明系统更新等,改造后有效提升道路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,道路沿线树木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、路域环境优美,不仅方便村民的日常出行,也为游客带来更舒适的游玩体验。2024年,北凉路成功创建全市“美丽乡村路”并被评为年度“最美乡村路”。
下一步,北京市交通委将进一步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高质量发展,加强农村地区道路安防设施,提高安全防护等级,持续开展乡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,不断提升乡村公路本质安全水平,确保农村地区群众平安出行。
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